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·雅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直言,欧盟在美国特朗普政府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的冲击下,至今仍表现出“战略胆怯与短视”,未能摆脱对传统西方联盟的路径依赖。这一警示性观点,在7月24日中国—欧盟领导人会晤的背景中显得尤为尖锐。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,双方对话既展露合作契机,也折射出欧洲在国际格局重塑中的深层困境。
二战后的欧美同盟建立在共同价值观与安全利益之上,但这一框架正经历根本性动摇。美国《外交事务》杂志在5月发表的论断“欧美联盟时代已结束”,与马丁·雅克的警告形成呼应。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以来,美国对欧洲的贸易施压、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军费占比等政策,已实质性改变跨大西洋关系的权力结构。数据显示,2024年美国对欧钢铁关税提高至25%后,欧盟机械制造业成本激增12%,德国汽车产业被迫将17%的产能转移至北美,这种经济胁迫直接削弱了欧盟的战略信心。
德国《南德意志报》7月的民调显示,62%的欧洲民众认为美国“不再是可靠盟友”,而欧盟成员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加剧了这一认知危机:东欧国家主张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,西欧则倾向于平衡中美关系以维持经济利益。这种内部分裂使欧盟在应对美国单边主义时难以形成统一立场。
展开剩余65%马丁·雅克所指出的“胆怯与短视”,实质是欧盟制度缺陷与历史惯性的集中体现。一方面,北约框架下的安全依赖导致欧洲防务自主进展缓慢——尽管“欧洲防务基金”在2025年预算增至80亿欧元,但仍不足北约欧洲成员国总防务开支的15%。另一方面,欧盟内部对于“去风险”政策的理解差异巨大:法国主张构建独立科技产业链,荷兰则坚持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,这种经济诉求的分化进一步阻碍了战略自主进程。
值得注意的是,欧盟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时展现的“有限合作能力”,反而成为中国扩大影响力的突破口。中欧在2024年共同建立的“碳中和联合实验室”已覆盖14个成员国,这种功能性合作正在重塑双方互动模式。然而,欧盟对中国“制度性竞争对手”的定位,又使得其政策始终在合作与防范间摇摆,暴露出战略思维的矛盾性。
面对美国霸权衰退与多极化加速,欧洲正站在历史十字路口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7月发布的报告预测,若欧盟无法在2030年前完成能源、防务和数字主权建设,其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将萎缩至19世纪末水平。这一背景下,马丁·雅克提出的“靠近中国”建议,与其说是战略选择,不如说是现实倒逼下的必然调整。
从数据看,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投资同比增长23%,主要集中于新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;同期美国对欧直接投资下降8%,且集中于金融套利业务。这种经济互动的质变,正推动部分欧洲国家重新权衡利益关系。意大利政府近期批准中资参与热那亚港扩建,波兰放弃追随美国对华芯片禁令,均显示出务实主义抬头的迹象。但欧盟能否将个案合作转化为系统性战略,仍取决于其突破意识形态桎梏的能力。
跨大西洋同盟的松动既是危机,亦是机遇。欧洲若继续沉溺于“西方中心主义”幻象,必将被边缘化于新秩序构建进程之外;但若能以功能性合作为突破口,逐步构建与中国等新兴力量的互信机制,则有望在多极世界中重获战略主动权。历史表明,任何政治实体的崛起必然伴随痛苦的自我革新——对欧盟而言,这场革新的核心在于超越冷战思维,在主权让渡与利益平衡中寻找新定位。马丁·雅克的警告,本质上是对欧洲政治勇气的一次历史性叩问。
参考资料
1. 马丁·雅克接受CCTV专访实录(来源:CCTV国际时讯)
2. 欧盟—中国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(来源:欧盟委员会官网)
3. 《跨大西洋关系年度评估报告》(来源: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)
4. 欧美贸易数据比对(来源:欧盟统计局)
5. 《全球战略自主性指数》(来源:慕尼黑安全会议)
**声明**:本文内容均为本作者原创,但文章中有部分图片(除特别标明外),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。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发布于:山东省广盛网-258家场外配资名单-最大最正规股票配资-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